===================================
【感想】強烈的自卑感作祟

  某個角度上來說,大陸人跟鬼島人的性格很像。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大陸在討論「為什麼中國沒有比爾蓋茲跟賈伯斯?」
看到跟鬼島霉體常用的標題很類似(譬如中夭霉體:韓國能,台灣能不能?)
,一時間我還以為是台灣的節目勒!

  可能是下標題的人只知道這兩個人,所以每次類似的題目都會舉這兩個人
當例子;還有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人會拿他們「大學都沒畢業」來說嘴,彷彿
你只要大學沒畢業就可以像他們一樣。(最新的例子是臉書創辦人,他們三人
可以去結拜了)

  事實卻是:(1)不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大學沒畢業;(2)大學沒畢業
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他們是因為先成功了才「被硬挖出共同特徵」
。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的事實,像是駭客跟寫病毒而成名的奇人異士,你絕對不
會聽到有幾個是在學校學到的,這或許可以說明,學校很多時候無法滿足這些
奇人異士的胃口,這才是為什麼他們能夠有如此突出的成就(有幾個人讀大學
時會覺得大學無法滿足他?光應付考試就快受不了了)

  再來談這兩個人的另一個共同特徵:電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說為什麼
舉不出其他例子(譬如以有錢人為條件,怎不探討一下墨西哥的電信大亨?)
。若是探討為什麼電腦方面出不了一個影響全球的人我覺得滿沒意義的,因為
(1)畢竟電腦這門科學是起源於西方,「主場」還是有點「優勢」的,當你
們還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人家可能已經在發展微處理機了。(2)再來這個
因素就不限於電腦這方面了。那就是教育制度。以前若是聽到每年考高考跟及
格的人數總是讓人驚訝,驚訝於這麼多人、就算是千分之一的天才也有不少人
;如果這種擔憂是真的的話,怎不見中國或印度有幾個影響全世界的人?關鍵
在於教育制度的差異,在華人教育制度底下,多是望子成龍、填鴨式為主(「
全部的」華人都還保有舊時代那種「十年寒窗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的觀念,把讀書當作「翻身」的「唯一途徑」),就算有天才,也得先通過填
鴨式教育的荼毒還保有興趣(創意)才行;不是沒有天才,而是很多天才都被
抹煞掉了,成了愛因斯坦口中「訓練有素的狗」、也就是「高級黑手」。

  更重要的一點是,東方的高等教育(中國跟台灣)完全只看成績,完全不
在乎你有什麼潛能。這樣說或許有點難理解,我可以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曾
經看過一個例子,某個中國的高中生去美國大學面試,因為很喜歡玩魔術方塊
(也參加魔術方塊的社團),現場示範給面試官看後被錄取。國外的大學看的
是你在某個方面的潛能而不完全是考試出來的成績。當你可能因為粗心等原因
在大考裡錯個一兩題,分數一差差很多;實際上滿分跟錯一兩題的學生能力上
可能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科科)滿分的學生在潛能上是比分數比他差的學
生差的。當我們在病態地追求滿分時,先是抹煞掉對追求知識的興趣,再者抹
煞掉創意。更重要的一點是,假如今天一個高中學生能夠用組語寫出病毒時,
我們還需要計較他的國文、英文、物裡、化學的分數才決定他能不能讀資工嗎?

  回到自卑感上頭。鬼島人因為自卑,所以連不是台灣人的籃球員也硬要說
是台灣之光(台灣之光的數量大概只比「宅男女神」少一點);大陸也是,每
到了奧運,就開始計較獎牌數量,甚至是為了獎牌而不擇手段、用了「台灣中
職特產」打假球。有人說獨裁國家會用獎牌數來麻痺自己的人民,用在自卑感
甚重的大陸人身上效果奇佳(完完全全被轉移焦點)

  感覺華人已經自卑一百多年、習慣了,又因為很多時候拿不出什麼值得驕
傲的事蹟宣揚,每每看到同文同種的人就像溺水的人看到一根浮木般,拚了命
地想抓住、攀關係。如果今天要米國人舉一個「米國之光」可能舉不出來,或
者答案千變萬化;因為傑出的人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特別註明他是某某之光
。只有乏善可陳的人才會特別記住那「僅存的榮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aiss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