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三國的題材真熱 , 電影(例 :赤壁)、線上遊戲(這就多了...例 :真三國無雙、蒼天、三國鼎立、泡麵三國...)、漫畫(其實這不是最近的...例 :火鳳燎原)都可以見到 ,

剛好我修共同科目時 , 也有提到兩個三國人物 , 諸葛亮曹操 , 所以除了想"譙"一下(說那麼難聽 , 應該說是"評論"~XD)赤壁外和某些自以為的人外 ,

就是分享一些有意義的詩跟文字~XD



詌譙開始 :(先聲明 , 雖然我沒看過這部片 , 但我已經覺得不用看了...一一")



首先我應該先"大力"讚賞一下出錢拍這部爛片的片商 , 相當的有勇氣!為什麼?


這部片 , 除了卡司場景能看外 , 劇情可說是相當荒謬 , 不考究一下三國 , 照史實拍 ,


說是想跳脫三國演義把人物過於神化 , 那你就想出一個令人讚賞的劇情或是計謀出來嘛 ,


沒有就算了 , 居然會跑出個小喬夜闖敵營沒事的詭異劇情出來...


你當作現在是呂布在陷陣營啊?(抱歉 , 火鳳看太多... 一一")還是在拍超人特攻隊?


除此之外 , 人物性格的描寫似乎也是滿多奇怪的地方(這裡因為沒看過電影 , 所以不太確定...) ,


也出現了一個爭議的人物---甘興 , (三國)歷史上並沒有甘興這號人物 , 只有甘寧 , 字興霸 , 所以也能叫他甘興霸 , 不管怎樣叫 , 都沒有甘興這號人物


這樣看來 , 似乎是編劇還是誰 , 搞錯對象?求證(電影劇組or編劇or導演之類的)後 , 居然說他是虛擬人物(編劇創造出來的)...



既然如此 , 為什麼要把他擺在吳國?這不是瓜田李下嗎?



其實打從導演會想拍赤壁開始 , 就已經被三國演義影響了 , 根本跳脫不出演義嘛...假使真的要拍 , 還不如去拍官渡之戰 , 那才是歷史上少有的 , 以寡敵眾令人激賞的一場戰役!!


還有一點 , 這部赤壁 , 劇情真是又臭又長(像是阿罵的裹腳布) , 說是為了描寫人物性格 , 所以還有續集...感覺就像騙錢嘛...一一"


我是不怎麼看好赤壁的票房...但現在觀眾的口味也很奇特 , 結果怎樣也很難說...XD




因為三國題材熱 , 前一陣子才意外看到一篇討論 "你最討厭的三國人物" , 裡面有人回覆提到說討厭關羽張飛諸葛亮 ,

討厭關羽跟張飛的原因在我看來雖然有些離奇 , 但我覺得是個人看法 , 故不贅述 ;



但討厭諸葛亮的理由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 照他的說法 , 他在巴(口合)看過一些文章 , 也在那裡回覆過 ,

因為巴(口合)很多強人(該說歷史魔人還是考證魔人就不得而知了...一一") , 所以在那裡回覆假如有錯都會 "被壓" ,

加上看過一篇 "奇怪的文章" , 導致他對諸葛亮改觀 , 認為他是個機關算盡的老狐狸



我只能說 , 假使諸葛亮那麼奸 , 為何直到他死為止都沒有篡掉劉禪?

再者 , 三國時代距今也快兩千年了 , 有多少古人都讀過三國的歷史 , 那些古人讀的 "正史"(這裡所為正史是指真實的歷史 , 並非指紀傳體的歷史) , 會比你少?

就只有你讀 "正史" 看出了諸葛亮奸詐的一面?



我覺得 , 要翻案 , 早就翻了 , 輪的到你?

現在的人很怪 , 常常只是為了把一些確定的事實或印象翻案而翻案 , 而不是真的發現了什麼而翻案

這樣的心態 , 實在是不怎麼可取 , 只為了反對而反對 , 只會落進了找碴的漩渦而不可自拔 , 並不會討論出什麼令人激賞的結論出來





---------------------------------------------------------------------------------------------------




分享開始 :




(其實不只有三國 , 順便分享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文章(or詩))



《放言》<三>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後兩句相當有名 , 甚至有在金庸的小說裡出現過 , 不過我不知道是哪一本...一一"




---------------------------------------------------------------------------------------------------





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語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身為一個改革者 , 寫了這首詩 , 除了讚賞商鞅的改革成功外 , 或許也有某種程度的感慨 , 感慨自己的改革反對者眾...




---------------------------------------------------------------------------------------------------





曹操的求才令




註:斜字體的都不是我寫的



前言:



千古罵名的求賢令



曹操渴求人才甚殷,為招募人才,曾三下求賢令,竟是求有才無德者。


魏晉時期的人倫敗壞、行為放蕩,有人歸罪於曹操的不擇手段,加速風氣的沉淪。


然而重建時代背景,仍然佩服曹操的勇氣,敢冒天下大不諱,直接挑戰虛偽的假禮教




東漢開國以來便積極獎勵氣節,只要享有道德上的清譽,便可以經薦舉而任官;


但到了漢末,造假情況日趨嚴重,名實不符的偽道德家日多,所以曹操所謂「無德」,是在這種情形下發出。


真正的道德不必掛在口上,不需世俗稱譽,是自由意志的選擇,更需要時時內省精進;


真正有才能者,必然盡力於工作崗位,能沉穩靜默地奮鬥,二者在本質上無異,更高層次的有才者必然契合於真道德,才德合一何需言說?


曹操借求賢令痛斥想假借道德之名,貪求利祿的小人,希望徵得能解救生民於倒懸的真人才,也許求賢令應當作如是解。



雖然說是求有才無德者 , 但曹操用的一批謀士 , 卻不是一群 "真的" 只有才 , 而無德者


像是荀彧 , 雖然為曹操效力 , 但心中卻忠於漢朝。


其他的幾位謀士 , 除了郭嘉早逝外 , 大部分都很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 也都有善終。這點滿不容易的。


曹操會有這樣的求才令 , 展現了他梟雄過人的膽識 , 他知人善任 , 知道什麼人適合做什麼 , 所以也就不用怕會用到什麼太糟糕的人了。


重點來了↓↓




原始資料來源





論吏士行能令



《原文》



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所謂「可以適道,未可與權」者也。


管仲曰:「使賢者食于能則上遵,鬥士食于功則卒輕于死,二者設于國則天下治。」


未能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文館詞林》六九五「所謂」句下有「者也」字,據補。又篇末「歟」坐「矣」。)



《語譯》



有人議論認為:在軍官中有人雖然有戰功和戰鬥能力,但是按其德來講還不能任郡國長官的,這就是所說的「只可以使他們走正常的路,而不可以使他們通權達變。」


管仲說:「使賢能的人憑著他們的才能得到俸祿,統治者就能受到尊敬,戰士憑戰功獲得獎賞,士兵作戰就不怕死,國家施行這兩條,天下就能治理的好。」


沒有聽說無才能的人和不作戰的戰士,都一樣得到爵祿和獎賞,而可以興國的。


所以賢明的君主,不任用沒有功勞的臣子;不獎賞不作戰的士兵;國家太平時崇尚德行,戰亂時獎賞有功勞、有才能的人。上面的這些議論,實在像從竹管裡看老虎啊。






求賢令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


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刪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魏志‧武帝紀》作「上之人不求之耳」,《文館詞林》六九五作「上之人求取之耳」,今據改。又「未定」作「未安定」」)



《語譯》



自古以來,開國和興國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才能的人,而和他一起治理國家呢?當他們得到人才時,往往不出里巷,這難道是僥倖碰到的嗎?


這是當政的人到處去尋訪罷了!當今天下還未平定,現在是迫切需要人才的時候。「孟勾綽趙、魏兩家的家臣是才力有餘的,卻不能勝任像滕、薛那樣小國的大夫」。


如果一定要所謂廉士才可以使用,那麼齊桓公怎能稱霸於世呢,現在天下難道沒有穿著粗布衣的人,這些人有真才實學,


他們像姜子牙那樣在渭水邊釣魚而被周文王發現嗎?又難道沒有像陳平那樣受著「盜嫂受金」的汙名,還未遇到魏無知的嗎?


你們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有才能的人就推舉出來,讓我能夠任用他們。






舉賢勿拘品行令


《原文》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稱將守;

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語譯》


古時候,伊摯、傅說都出身微賤,管仲是齊桓公的敵對的人,都是因為得到重用而使國家興盛。蕭何、曹參都曾經是縣府的小官吏,韓信、陳平曾背過受污辱的名聲,

雖然有被人譏笑的恥辱,但終能幫助成就帝王的基業,名聲傳千載。

吳起為了作將領,殺了妻子以取得信任,散發金銀以求官職,母親死了不回家歸葬,但是他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侵犯魏國;

在楚國任相,趙、韓、魏三國不敢向南侵犯楚國。現在天下怎麼會沒有德才極高人流落在百姓中間呢?

比如果斷勇敢不顧一切,遇到敵人拼死作戰的;習性文俗、才能極高,而氣質優異,可以做將領守備的小吏;

背負受污辱的名聲,有過被人嘲笑的行為或雖然不仁不肖,但如果有治理國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領的。大家都要推薦自己所了解的人,不要遺漏。



---------------------------------------------------------------------------------------------------





《三國志‧卷五‧諸葛亮傳》陳壽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定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

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治世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 陳壽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aiss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